發布時間:2012-04-05 共1頁
一、A型題:以下每一道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
1.心律失常是指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激動的起源、發放頻率、傳導速度或傳導徑路任一環節發生異常稱為心律失常。 |
2.梯形圖如下圖4-5-2所示,該梯形圖顯示的心律失常為![]()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梯形圖顯示,前3個心搏的PP間距規則,突然出現P波消失,長間距后出現連續2次激動起源于交界區(AV區),且RR間距長于PP間距,為交界性逸搏。 |
3.梯形圖如下圖所示,該梯形圖顯示的心律失常為![]() |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梯形圖顯示第5個心搏激動(黑圓點)起源于V行,且提前出現,上傳心房過程中遇到竇性激動下傳而被阻滯在房室結,其前后的心搏間距規則,代償間歇完全,此圖用來解釋室性期前收縮。 |
4.梯形圖如下圖4-5-4所示,該梯形圖顯示的心律失常為![]()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梯形圖顯示第3個心搏激動(黑圓點)起源于A行,且提前出現,在A-V區傳導時間稍延長并下傳心室,代償間歇不完全,此圖用來解釋房性期前收縮。 |
5.患者男性,65歲,冠心病。因心慌3天就診,根據心電圖繪制梯形圖如下圖所示,心房率約240次/分,該梯形圖顯示的心律失常是![]()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梯形圖顯示心房律規則,心房率約240次/分,為房性心動過速。A-V行顯示異位心房激動在房室結近端發生2:1阻滯,在房室結遠端發生文氏阻滯,直至連續3次心房激動不能下傳心室。此梯形圖常用來解釋交替下傳的文氏周期現象(房室結分層阻滯)及其機制。 |
二、A3型題:以下提供若干個案例。每個案例下設若干個考題。請根據各考題題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題下面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
(6-7題共用題干) |
患者男性,80歲,高血壓病史20年。查心電圖并繪制梯形圖,梯形圖如下圖所示,竇性心率為60次/分。![]() |
6.梯形圖顯示的心律失常為 |
7.梯形圖中第3至第6個心搏用A行中的黑圓點表示,心率為105次/分,說明存在 |
正確答案:6.B;7.C 解題思路:1.梯形圖顯示,所有的心房激動達到V行(心室內)時,不能從右束支(R)傳導,只能從左束支(L)傳導,為完全性右束支阻滯。 2.梯形圖顯示第3至第6心搏起源點位于A行內(心房內),P′P′間距不齊,頻率較快,為自律性增高的房性心動過速。 |
|
(8-9題共用題干) |
患者女性,58歲,發作性心悸10天。查心電圖并繪制梯形圖如下圖所示。![]() |
8.該梯形圖顯示的心律失常為 |
9.梯形圖V行中的螺旋樣豎線代表 |
正確答案:8.C;9.D 解題思路:1.梯形圖顯示黑圓點位于A行中,提前出現,上傳竇房結,下傳心室,聯律間距相等,PR間期與P′R間期相等,為房性期前收縮二聯律。 2.梯形圖V行中的部分豎線繪制成螺旋狀表示該房性期前收縮伴室內差異性傳導。 |
|
三、B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同在考題前列出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考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每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
(10-14題共用備選答案) |
A.激動起源點在心室 B.激動起源點在心房 C.激動起源點在竇房結 D.室內差異性傳導 E.激動起源點在房室交界區 |
10.黑圓點在A行中代表 | |
11.黑圓點在V行中代表 | |
12.黑圓點在A-V行中代表 | |
13.黑圓點在S行中代表 | |
14.V行中的線段繪制成螺旋樣代表 |
正確答案:10.B,11.A,12.E,13.C,14.D |
|
(15-19題共用備選答案) |
A.房性期前收縮 B.室性期前收縮 C.室內差異性傳導 D.室性融合波 E.室性逸搏 |
15.VE通常表示 | |
16.PVC通常表示 | |
17.PAC通常表示 | |
18.VFB通常表示 | |
19.AVC通常表示 |
正確答案:15.E,16.B,17.A,18.D,19.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