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型題:以下每一道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1.屬于順式作用元件的是
A.TATA盒
B.結構基因
C.阻遏蛋白
D.RNA聚合酶Ⅱ
E.酪氨酸蛋白激酶
正確答案:A解題思路:順式作用元件是能和反式作用因子結合的、可以調節基因表達的DNA分子的序列。
2.下列關于阻遏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阻遏物與結構基因結合阻礙轉錄
B.阻遏物與RNA聚合酶結合阻礙轉錄
C.阻遏物與調節基因結合阻礙轉錄
D.阻遏物與操縱基因結合阻礙轉錄
E.阻遏物阻礙RNA聚合酶與啟動部位結合
正確答案:D解題思路:阻遏物為調節基因的產物,可與操縱基因結合阻遏轉錄。
3.下列關于探針標記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
A.酶促標記法是最常用的標記方法,產生比化學標記法高的敏感性
B.酶促標記法簡便、快速、標記均勻
C.末端標記的探針比均勻標記的探針有更高的活性
D.末端標記的探針常用于雜交分析
E.均勻標記的探針主要用于DNA的測序
正確答案:A解題思路:酶促標記法是最常用的標記方法,可更好地修飾DNA,產生比化學標記法高的敏感性,其缺點是操作較復雜、產量低、成本高。化學標記法簡便、快速、標記均勻。從這兩大類標記方法已分別衍生出多種標記方法,應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選擇,各種標記方法最終分別產生均勻標記的探針或末端標記的探針。均勻標記的探針由于每個核酸分子中摻入很多標記的dNTP,因而比末端標記的探針有更高的活性。均勻標記的探針常用于雜交分析,而末端標記的探針主要用于DNA測序。
4.對于極微量的靶序列的擴增可以采用的PCR技術是
A.通用引物-PCR方法(generalprimer-media-tedPCR,GP-PCR)
B.多重PCR(multiplexPCR)
C.套式PCR(nestedprimers-polymerasechainreaction,NP-PCR)
D.AP-PCR方法(arbitrarilyprimedPCR)
E.原位PCR技術(insituPCR,ISPCR)
正確答案:C解題思路:通用引物-PCR方法利用合成的通用引物,進行PCR反應,具有廣譜檢測優勢,陽性率遠遠高于特異性引物PCR法,便于臨床診斷中大量標本篩檢,大范圍內的流行病學調查。多重PCR則是用幾對引物在同一個PCR反應體系中進行擴增。這樣可以同時擴增出幾個不同專一靶區域的片段。套式PCR要設計"外引物"及"內引物"兩對引物進行連續兩次PCR,可以提高PCR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對于極微量的靶序列,一次擴增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應用套式PCR技術可獲得良好的結果。AP-PCR方法,可快速地從兩個或更多的個體組織細胞中分離出差異基因或基因差異表達產物。原位PCR技術能在細胞涂片和組織切片上對待檢的低拷貝或單拷貝數基因進行擴增。
5.關于聚合酶鏈反應(PCR)引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引物是一條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
B.引物序列與模板DNA的待擴增區互補
C.在已知序列的模板DNA待擴增區兩端各有一條引物
D.引物自身應該存在互補序列
E.引物的3'端可以被修飾
正確答案:C解題思路:進行PCR擴增的首要條件是設計一對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該引物序列與待擴增DNA模板兩端的堿基序列互補。引物設計的原則包括:①引物長度15~30個堿基,不能超過38個;②G+C含量一般為40%~60%;③堿基分布隨機,避免數個嘌呤或嘧啶的連續排列;④引物自身不應存在互補序列;⑤兩個引物之間不應有多于4個的互補序列;⑥引物的3'端不應有任何修飾,5'端則可以被修飾;⑦引物應有特異性。
二、B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同在考題前列出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考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每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6-9題共用備選答案)
A.單鏈DNA結合蛋白
B.DNA連接酶
C.polα和polδ
D.polγ
E.解鏈酶
6.連接DNA雙鏈中單鏈缺口兩個末端的酶是
7.可以穩定已解開的DNA單鏈的是
8.與真核生物線粒體DNA復制有關的是
9.真核生物DNA復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
正確答案:6.B,7.A,8.D,9.C解題思路:真核生物的至少5種,分別為DNA聚合酶α、β、γ、δ、ε,其中DNA聚合酶γ存在于線粒體,其余都在細胞核。DNA聚合酶α和δ是復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復制開始首先要從復制起始點解開一段雙螺旋成單鏈,單鏈的穩定需要單鏈DNA結合蛋白。
(10-12題共用備選答案)
A.核苷酸在核酸鏈上的排列順序
B.tRNA的三葉草結構
C.DNA雙螺旋結構
D.DNA的超螺旋結構
E.DNA的核小體結構
10.屬于核酸一級結構的描述是
11.屬于核糖核酸二級結構的描述是
12.屬于真核生物染色質中DNA的三級結構的描述是
正確答案:10.A,11.B,12.E解題思路:核酸的一級結構指核苷酸鏈上核苷酸的排列順序。DNA的二級結構是雙螺旋結構,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形成更高級的超螺旋結構。真核生物的DNA可在雙螺旋基礎上形成核小體(三級結構),再多次盤繞成染色體。RNA單鏈內部也可以形成局部互補的螺旋區,如tRNA的二級結構(三葉草結構)及局部螺旋扭曲形成的三級結構("倒L形"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