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型題:每一道考試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1.齦下菌斑通常分為
A.附著菌斑和非附著菌斑
B.根面菌斑和根尖周菌斑
C.光滑面菌斑和鄰面菌斑
D.舌側菌斑和頰側菌斑
E.點隙溝裂菌斑和面菌斑
正確答案:A解題思路:齦下的兩個生態區。(1)附著菌斑:菌斑附著在齦溝或牙周袋內牙面或牙石上,可延伸到接近齦溝或牙周袋底,但未見直接與結合上皮接觸。細菌多為革蘭陽性桿菌及球菌,如輕唾、血鏈、黏性放線菌、內氏放線菌等。革蘭陰性球菌、桿菌也可見到。(2)非附著菌斑:這部分菌斑不直接附著于牙面,是附著菌斑和齦溝上皮之間的細菌組成。此區的細菌及其產物,容易穿過上皮屏障而進入牙齦結締組織中,使牙周組織破壞,所以這部分菌斑與牙周病發生,發展有密切關系。
2.下列有關顳下頜關節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髁狀突后斜面為功能面
B.關節結節后斜面是關節負重區
C.關節盤中間帶是關節負重區
D.關節盤四周與關節囊相連
E.每側各有三條關節韌帶
正確答案:A解題思路:髁狀突前斜面為功能面,是關節負重區。
3.骨改建中與骨吸收有關的主要細胞是
A.成骨細胞
B.破骨細胞
C.骨細胞
D.骨襯里細胞
E.成纖維細胞
正確答案:B解題思路:骨改建包括破骨細胞介導的骨吸收和成骨細胞介導的骨形成。
4.下列有關顳肌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起于顳窩及顳深筋膜
B.通過顴弓深面
C.止于下頜骨髁突、升支前緣,直至第三磨牙遠中
D.其主要作用為上提下頜骨
E.參與下頜側方和后退運動
正確答案:C解題思路:顳肌止于下頜骨喙突、升支前緣,直至第三磨牙遠中。
5.纖維組織代替正常骨組織,骨小梁常呈"C"形和"O"形,骨小梁周圍缺乏成骨細胞的變化常見于
A.放射性骨壞死
B.骨纖維異常增殖癥
C.家族性巨頜癥
D.朗格漢斯細胞增生癥
E.慢性骨髓炎
正確答案:B解題思路:頜骨纖維性異常增生癥是一種良性自限性但無包膜的病損,常見于青年,上頜骨多見,其組織學上表現為細胞性纖維組織代替其正常骨,纖維組織內可含有化生性骨小梁或骨島。
二、B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用在考題前列出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問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某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6-7題共用備選答案)
A.頸淺筋膜
B.頸深筋膜淺層
C.頸深筋膜中層
D.頸臟器筋膜
E.頸深筋膜深層
6.頸闊肌在
7.包被頜下腺、胸鎖乳突肌及斜方肌的是
正確答案:6.A,7.B解題思路:1.頸淺筋膜為全身淺筋膜的一部分,包繞頸部,頸闊肌在此層內。
2.頸深筋膜淺層形成完整的封套包繞頸部,除頸闊肌和淺層的脈管、神經外,幾乎包被了頸部全部結構。此層筋膜在頜下腺、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及腮腺四處分為兩層包被上述結構外,其余部分均為一層。
(8-9題共用備選答案)
A.頸深上淋巴結及頜下淋巴結
B.頦下淋巴結
C.頜下淋巴結
D.肩胛舌骨肌淋巴結
E.雙側頸深上淋巴結
8.舌根淋巴管回流至
9.舌體側緣淋巴管回流至
正確答案:8.E,9.A解題思路:1.舌根淋巴管匯入兩側頸深上淋巴結。
2.舌體邊緣或外側淋巴管部分至頜下淋巴結,另一部分至頸深上淋巴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