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簡述牙體缺損修復的基本原則。(10分)
(一)正確恢復形態與功能
(1) 軸面形態
1)維持牙頸部齦組織的張力和正常接觸
頸1/3突度 擴展牙齦、維持正常齦隙。
2)形成正常食物溢出道,保證對牙齦的生理刺激作用
突度過大 缺少食物正常的刺激 牙齦萎縮
突度過小 食物直接沖壓齦溝(強刺激) 破壞牙齦附著
3)利于修復體自潔
軸壁的正常突度 易保持清潔,也便于洗刷
流暢光滑的表面
(2) 鄰接關系 不同的牙位的接觸區不同
正常的鄰接關系的重要意義
1)防止食物嵌塞
2)維持牙位,牙弓形態穩定
3)分散牙合力
4)利于牙在咀嚼時保持生理運動
(3) 外展隙與鄰間隙
1)外展隙
2)鄰間隙
(4) 牙合面形態與咬合關系
良好的咬合標準為:
1) 牙合面形態與鄰牙、對頜牙協調
2) 牙合力方向接近于牙長軸
3) 牙合力大小與牙周支持組織相適應
4)具有穩定協調的牙合關系
(二)備牙時盡量保存保護牙體組織
1) 去除病變組織,阻止病變發展
要針對牙體缺損的病因做相應的牙體預備。
2) 消除軸壁倒凹,獲得良好的就位道
為了使修復體順利就位,需要磨除軸壁上一部分健康的牙體組
織,以消除頸緣(肩臺)以上的倒凹,將軸面最大周徑降至所設計的修復體邊緣區。
3) 開辟修復體所占的空間,保證修復體的強度和美觀
4) 完成后的預備體應具有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
為了增加修復體的固位力,應在牙體上預備箱形窩洞或鳩尾形、釘洞、溝等固位形。為了防止應力集中,應對邊緣嵴、軸面角及洞的線角處做修整性磨改,使之光滑圓鈍。
5) 磨改過長或錯位的患牙
為牙合的恢復和就位道的確定創造有利條件,以建立和諧的咬合關系和外觀。
6) 磨改異常對頜牙及鄰牙
預防牙合紊亂、鄰接不良和修復體戴入困難。
7) 預防性擴展,有利于自潔和防止繼發齲發生
應保證修復體牙合面覆蓋牙體的點隙溝裂,鄰面應擴展到自潔區。
(三)盡量保證組織健康
1) 修復體的設計與組織健康
2.)牙體預備與牙髓組織健康
3) 修復體與牙齦組織關系
(四)修復體的抗力形及固位形要求
(1) 抗力形 :使修復體和余留牙結構獲得足夠抗力,在承受咬合力時不折裂的形狀。
1)牙體預備時不可形成薄壁弱尖
2 )牙體缺損較大時應有輔助增強措施
3 )正確控制修復體外形
4 )選擇合適的材料
5 )保證制作中的質量
(2) 固位形
具有增強修復體固位力的幾何形態稱為固位形。預備一定的固位形使修復體在行使功能時不發生位移或者脫落。
首頁上十頁 11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