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5-20 共1頁
第二階段(第四年至第五年)
第二階段為中醫外科提高培訓階段。培訓方法為在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指導下側重中醫外科專科培訓。培訓目的是使住院醫師通過培訓,對中醫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有深入的了解,能獨立完成診斷和鑒別診斷,并能獨立進行處理。能獨立完成中醫外科各診療技術操作;能準確地診斷和處理中醫外科部分疑難病癥;能較好地完成院內各科的會診任務,完成有一定水平的論文(病例報告、臨床分析或科研報告)。能指導外院進修醫、實習醫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并開展小講課,能完成病區高年住院醫師工作。
參考書刊:
1、《中醫外科學》全國高校統編教材,上海中醫學院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實用中醫外科學》顧伯華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3、《中醫外科學》朱仁康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4、《中醫外科學》上海市住院醫師培訓指導叢書,唐漢鈞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5、《外科正宗》明?陳實功著;
6、《瘍科心得集》清?高錦庭著;
7、《外科全生集》清?王洪緒著;
8、《外科學》黃家駟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9、《瘍醫大全》清?顧世澄;
10、《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11、《醫?S?D文》清?吳師機。
五、考核辦法:
1、政治思想醫德醫風:由科主任具體負責考核,醫院黨委審核。根據對病人的服務態度,業務技術的鉆研精神,工作的責任心,以及按對一般國家工作人員在政治思想、職業道德方面的要求,予以評定,通常由科主任、護士長等組成考核小組評定,要求每年平均在良好以上。
2、臨床實踐:每年滿分為30學分,5年內要求達到120學分,除國定假日及規定脫產學習外,凡病、事假或其他非專業脫產學習,脫離臨床工作時間累計超過10天以上時,按每10天為1學分計算,予以扣除,由科主任負責考核,并授予學分。
3、專業技能:要求達到160學分。
①病史質量,每年考核評定一次,病史完整、質量符合要求者,每年授予5個學分,評定4年共20學分。
②帶教質量,每年考核評定一次,能較好完成帶教任務者,每年授予2.5個學分,評定4年,共10學分。
③論文質量:經科主任評閱,良好以上者授予5個學分。
④綜述質量:經科主任評閱,良好以上者授予5個學分。
⑤臨床能力:共120學分,每年滿分為24學分,考核5年,由科主任負責考核,授予學分。考核時按其對病人的觀察分析能力、診斷及鑒別能力,治療處理疾病的能力、實際操作能力[附]等內容進行。對優秀者,可加授學分1-2分,對及格以下者,可減少學分或不予學分。對有責任或技術事故者,應酌減或不授予全年學分。
對每年病事假或其他非專業脫產學習,脫離臨床工作時間超過半年以上者(含半年)扣除相應臨床能力的學分。
4、醫學理論:共120分,其中公共課15學分、臨床必修課75分、臨床選修課10學分、醫院業務講座20學分。
①公共課:方劑學(5分)、文獻檢索學、中醫基礎(5分)(包括診斷學基礎)、中醫外文(英、日)(5分)。
②臨床必修課:指中醫外科專業課,其內容覆蓋中醫外科學全國統編教材。《醫古籍選讀?下篇?外科章》,主治醫師指導叢書《外科學》近二年雜志內容。
③臨床選修課:指市醫學會組織的中、西醫講座,其中中醫講座5講,每參加聽課一次,得1個學分,共5學分;西醫基礎講座(臨床免疫學、生化學、醫學檢驗學、影像學、統計學、遺傳學等)選聽5講,計5個學分。
④醫院業務講座指參加醫院、醫學院校的專業講座,以及科內舉行的學術講座、疑難病例討論等。
5、醫古文:《醫古文》參加市人事局考試。
凡經考核積滿400學分,專業外文和醫古文通過水平考試,政治思想、醫德醫風逐年考核均為良好以上者,本人可寫出全面總結,附上“臨床醫師培養記錄卡”,經科主任簽署同意,醫院成人教育委員會或院領導審核,市衛生主管部門或同級成人教育委員會認可,授予畢業后教育合格證書,作為醫院聘任主治醫師技術職務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