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12-14 共1頁
A1型題2
一、A1型題
1.有關混雜因素和混雜偏倚的說法正確的是
A.有混雜因素存在一定會產生混雜偏倚
B.混雜因素主要指年齡、性別、職業這些人口學特征因素
C.混雜偏倚引起的繼發關聯是典型的混雜偏倚類型,而引起的間接關聯則不是混雜偏倚
D.在分析階段控制混雜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應也能估計混雜因素的效應
E.暴露因素和混雜因素的概念是絕對的,有些因素只能是暴露因素,而另一些因素一定是混雜因素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考點為混雜偏倚產生的原因及效應。混雜偏倚是混雜因素在比較組間分布不均時產生的。在設計階段認識到混雜因素,通過限制、匹配、隨機化等方法加以控制則可以避免混雜偏倚,故A不正確?;祀s因素不是特定的某些因素,也不是絕對的概念。而是可能與研究結局相關的因素,只是在研究中不再關注這類因素的效應。因此B、E不正確。若暴露因素與結局存在直接關聯和間接關聯的因果聯結方式,則混雜因素引起的間接關聯會歪曲直接關聯的效應,因此C不正確。多元分析的原理即是控制了其他因素的變化后,其中一個因素變化一個單位引起結局變量變化的大小。因此,在多元分析模型中,納入模型的自變量(暴露因素或混雜因素)的效應均能估計出來,D正確。
2.流行病學研究的對象是
A.病人
B.非病人
C.病原攜帶者
D.人群
E.個體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考點為流行病學研究的對象。流行病學是從群體的角度來研究疾病和健康狀況,因此,流行病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群,而非個體,這是流行學的主要特征,并以此與其他醫學學科相區別。病人、非病人和病原攜帶者是針對個體是否患病的不同狀態而言的,他們屬于流行病學的研究對象,但在此題中不是最佳答案。
3.流行病學研究的主要問題是
A.疾病分布及影響分布的因素
B.疾病的病因
C.疾病的防制措施
D.流行病研究方法
E.以上均是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本題考點為流行病學研究的主要問題。流行病學是以疾病的分布為起點來認識疾病的,即通過收集、整理并考察有關疾病在時間、空間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去揭示疾病發生和發展的規律,為病因研究提供線索。在此基礎之上,利用流行病學特有的分析性、實驗性研究方法去探索和驗證病因。在對疾病的病因有一定認識的前提下,制定相應的策略和措施,達到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與此同時,流行病學不斷總結各種實踐經驗,提煉疾病防制成果,借鑒其他學科的先進技術,創造并發展了流行病學自身特有的方法。
4.目前,流行病學的定義可以概括為
A.研究傳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的學科
B.研究非傳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響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對策的學科
C.研究疾病與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響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對策的學科
D.研究疾病和健康狀況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對策的學科
E.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響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對策的學科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考點為流行病學的定義。流行病學起源于人類與傳染病流行長期斗爭所積累的科學認識和實踐經驗,20世紀20年代以后,流行病學的研究領域開始超越傳染病的范圍,逐漸涉及包括慢性病在內的所有疾病。隨后,流行病學的研究領域又擴大到人群健康,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此,流行病學這樣界定自己:流行病學是研究人群中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及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
5.關于病因的具體所指,錯誤的是
A.包括宿主、環境和致病因素(動因)
B.包括外圍的遠因以及致病機制的近因
C.包括疾病的啟動因素或病原體
D.包括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
E.包括交錯病因鏈中的直接和間接病因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考點為對病因模型或因果關系思維框架的認識。生態學模型強調宿主(機體)和環境的整體性;疾病因素模型將病因分為遠外圍和近機制兩個層次;病因網模型強調多病因的鏈接和交錯形成的系統性。因此,病因包括疾病發生過程所涉及的所有因素。答案A來自生態學模型,答案B來自疾病因素模型。答案C將病因僅限于致病因素(動因),為選錯的答案。答案D來自于新的醫學模式(型)。答案E來自病因網模型。